12月21日,政治哲学和宪政学者张博树被其任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宣布限期离职。中国社科院是中国最大的智库和 国营研究机构。张博树1991年在该社科院获博士学位后留任哲学所助理研究员。两年后,他在香港发表了一篇批评政府1989年镇压“六四”的短文,此后 16年来张博树的职位从未获提升。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於12月15日做出决定,要求张博树调离哲学研究所,自行择业,择业期限为三个月(自2009年 12月21日起至2010年3月20日止)。
张博树在一份声明(附后)中说,虽然官方将他除名的理由是他2009年“连续旷工”,即他於今年7月和8月先后赴日本和美国的大学做学术访问,而当 局将他“扫地出门”的真正原因则是他所写的大量呼吁宪政改革的文章不符合社科院党组织规定的必须与中央保持一致的政治纪律。张博树在最近所写的其中一篇文 章《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软实力”?》(将刊登在中国人权季刊《中国人权论坛》2009年第四期上)中强调,真假软实力的区别在於,真正的软实力以普世价值 为基础,虚假的软实力则利用传统文化来包装现有的“一党专权的政治制度”。
张博树还着有10本着作,包括《从五四到六四:20世纪中国专制主义批判》(第一卷)和《中国宪政改革可行性研究报告》。张博树是《零八宪章》首批签名人之一。
附:声明
张博树
今天(2009年12月21日)上午,哲学所副所长余涌、副所长孙伟平和人事处长许秀婷约我到所,当面宣读了《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关於张博树限期调离的决定》,《决定》全文如下:
张博树,男,汉族,1955年11月出生,1991年7月到我所工作。今年以来,多次违反工作纪律,未经请假和批准,擅自出境,连续旷工一个多月,累计旷工约两个月。
根据人事部《全民所有制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之第三条第四款“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 30天”可以辞退的规定和《哲学研究所关於请假的有关规定》第四项第2条“凡未经批准自行出国、休假者按照旷工处理”等规定,经2009年12月15日中 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张博树调离哲学研究所,自行择业,择业期限为三个月(自2009年12月21日起至2010年3月20日 止)。择业期满后,哲学研究所将不再保留张博树的人事档案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盖章)
二00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对以上《决定》,本人特作如下声明:
第一,本人接受日本庆应大学和美国罗杰·威廉姆斯大学邀请,於今年7月13日到7月20日和今年8月27日到10月17日分别赴日本、美国作学术访 问,事 前均按照社科院有关规定提出出国学术交流申请,但哲学所以“交流题目涉及政治,过於敏感”为由,未予批准。这个荒唐的决定本人当然不会服从。这就是所谓 “旷工两个月”的事实真相。
第二,《决定》以“旷工”为由做出“限期调离”的“组织处理”,其实是在掩饰把本人“扫地出门”的真正原因。根据中共中国社科院党组2006年11 月30 日决定印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关於加强政治纪律建设的决定》,社科院的学者必须遵守这样一些“有关政治纪律的行为规範”,诸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不得公开发表反对和违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言论”,“在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中国社会科学院对 外学术交流规定》。我院人员在境外出版书籍、在境外媒体和出版物上发表文章和言论前,须报所在单位领导审阅同意”,“不得编造传播政治谣言和反动、错误观 点;不得参与非法组织或个人发起的有政治违纪内容的签名、串联、『纪念』等活动”,“不得违反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不准发表影响社会稳定的言论”,等 等。而我本人这些年来发表的大量批评中国现存政治体制、主张推进中国宪政改革的文章、书籍、言论,在社科院那些保守的领导人眼里,显然违背了上述“政治纪 律”。这才是社科院犹豫、踌躇了好几年,几次“动作”又不彻底,最终仍然不得不把我“扫地出门”的真正原因。
第三,这些“政治纪律”之上不得檯面,见不得阳光,几乎用不着再做什么解释。它们完全违背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的原则,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於公 民权利 的有关条款,违背中国政府已经庄严签署的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违背现代文明世界的基本准则。这种社科院内部的陋规恶法,早已到了应该彻 底革除的时候!
第四,有鑑於此,本人不接受哲学所的这个《决定》。社科院是靠公共财政支持的学术单位,也是本人发挥所长,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贡献才智的岗位。我不会“限期调离”,并保留就这个《决定》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为了推动社科院的改革,为了中国的言论和学术自由,为了免除更多人遭受专制之害,本人特把哲学所的《决定》和这个“声明”公之於互联网,同时公布一 年前本 人写给哲学所领导的两封信,以便公众评论。我相信,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的年代,没有人愿意做历史丑角和恶人。毕竟,我们都要接受历史的检验,承担历史的 责任,不管这个责任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2009年12月21日下午16时,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