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navigation

谁是最大输家? 评王立军事件——十八大前中国政局观察(四)

2012年02月16日

习近平访美前夕,后院起火,爆出惊天事件。“打黑英雄” 和操刀手、重庆市原公安局长王立军日前进入美国驻成都总领馆 “滞留一天”。这不啻是一枚重磅炸弹,给北京政坛造成很大冲击,问鼎下一届中央常委的热门人物薄熙来首当其冲,打乱了十八大原有的人事布局。而且官场内斗的丑闻演成国际事件,使当局大失颜面。这正应了那句 “天下未乱蜀先乱” 的老话。

薄熙来是中共太子党的一员大将、坐镇重庆的一方诸侯。与中共官场的传统不同,他虽被外放西南,但不甘寂寞,把 “唱红打黑” 作为搏取上位的敲门砖,创造了“重庆模式”(唱红、打黑、民生工程),搞得风生水起,赢得国内左派一片喝彩。但他求官心切,违反了中共官场的潜规则,不按牌理出牌,为人又锋芒毕露、独断专行、不择手段,令许多人望而生畏。王立军曾经是他的心腹爱将,为他鞍前马后效劳,最后关头却遭抛弃,结果反目成仇,铤而走险,给薄熙来惹了大麻烦。

王立军此举,打破了太子党和团派之间原有的脆弱平衡,党内各方势力展开博弈,极力将形势导向有利于自己一方。薄熙来的后台是半个太子党出身的江泽民。当年薄的父亲、中共元老薄一波曾有大恩于江泽民。一次是前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给邓小平写信上告江泽民,邓批给薄一波,薄却转手把信交给江。另一次是邓小平死后,薄一波帮助江泽民逼退乔石,坐稳了总书记的宝座。江泽民为此投桃报李,一手提拔薄熙来进入政治局。现在薄熙来陷入困境,成为众矢之的,江泽民当然不愿意看到太子党折损一员大将,但事情已经闹大,王立军又在别人手上,出手搭救多有顾忌,只能采行拖字诀,等过了风头再出面缓颊。

对团派的掌门人胡锦涛来说,王立军事件是天赐良机。胡当政以来空转十年,毫无政绩可言,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内外交困。即将接班的太子党对此极为不满,公开指斥胡是“抱着定时炸弹击鼓传花”,只顾自己平安降落,要由他们来收拾这个烂摊子。这种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胡在十八大人事安排中讨价还价的地位。王立军事件给了胡反制太子党的机会,扭转权争中的被动局面。这一点从当局在事件发生后一反常态,有意借民间舆论把火引向向薄熙来就可看出:放宽网络言论尺度,允许微博进行讨论,甚至连涉及薄熙来妻子谷开来的帖子也不删除。这在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过,如何处理薄熙来,是胡锦涛面对的一道难题,必须拿捏好分寸,否则将会引火烧身。薄熙来凭借父荫(其父善于见风使舵,在党内有 “薄老转” 之称),在党内有不少人脉,本人又在官场浸泡多年,各种关系盘根错节;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在政治上成了气候,是国内左翼势力的旗手,处理不好会引发更大的政治地震。这是一心想平安降落的胡锦涛不愿看到的。同时,以胡的性格特点来看,也不具备一举扳倒薄熙来的胆量和能力。如果逼得太紧,以薄熙来的个性,难免作困兽之斗。况且薄熙来所代表的左派势力,也是胡手中平衡党内开明派的一张牌。所以,胡锦涛很可能以对薄熙来进行调查为名,把他挂起来,冷处理,把这个烫土豆交给习近平处理。这样做一举两得,既达到阻止薄熙来入常的目的,又遏制了太子党全面接班的势头,以此作为交易,逼迫江派让步,达到自己连任军委主席的目的。

王立军事件的最大输家其实并不是薄熙来,而是中国现行的一党专权体制。这件事使得官方精心打造、大力推销的所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彻底破。这种震撼效应,与当年林彪事件后文革和毛泽东神话的破产堪有一比。试想一个来自“红色重庆”、满嘴高调的政府高官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竟然跑进美国领馆求助,这种核心价值还有谁会相信呢?此外,当局投入巨资建立维稳体制,打压民间社会的不同声音,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到头来,真正 “与境外敌对势力勾结” 的却是中共体制内的官员,当政者难道还不应该对此深省吗?